2018年8月1日,刚果(金)卫生部就已经宣布在刚果(金)北基伍省爆发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截至2019年7月17日,刚果(金)已累计报告2532例埃博拉病例,其中1705例死亡病例。此外,与刚果(金)毗邻的乌干达在6月登记死于埃博拉病毒个案3例。截至7月6日,南苏丹发现埃博拉疑似病例2例。目前已经有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刚果(金)、尼日利亚、塞内加尔、乌干达、苏丹、美国、西班牙、南苏丹、英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发现埃博拉病例。7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刚果(金)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迄今,本轮疫情已成为史上埃博拉第二严重疫情,且有不断蔓延趋势。死神埃博拉要再次降临西非大地。
——刺猬评论员:无形
一、面对埃博拉,海外华人怎么办?
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出境旅游、工作的国人,而在全球埃博拉疫情肆掠的背景下,一旦有同胞感染埃博拉,后果将难以想象!刺猬安全在这里为海外同胞准备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帮助同胞们预防埃博拉。
1、落实个人卫生与手部清洁,与患者接触后都必须用肥皂洗手。
2、避免直接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如需照顾患者则应配戴手套及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3、不适期间应避免性行为。男性患者于康复后3个月内,精液仍可能带有病毒,所以男性患者于这段时间应避免性行为,或使用保险套。
4、由于疾病初期症状较不具专一性,医护人员照护所有患者需提高警觉并配戴标准防护配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卫生、避免体液喷溅等。如近距离(1公尺内)照顾疑似或确定个案时,则应穿着连身型防护衣并配戴N95口罩等高规格个人防护装备(配戴护目镜、隔离袍与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
5、如有必要前往疫区国家,应先主动了解前往地区疫情概况或前往旅游医学门诊咨询。
6、前往疫区时,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至医院探病或接触病人,并携带卫生纸、口罩、体温计、洗手乳等物品,以便有需要时使用。
7、旅游期间避免接触或食用高危险性野生动物包括果蝠、黑猩猩、大猩猩、猴、森林羚羊与豪猪等。
8、落实个人良好卫生习惯。经常以肥皂洗手,以保持双手清洁,特别在接触眼、鼻及口前应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卫生纸需妥善弃置,并养成咳嗽戴口罩等卫生习惯。
9、若出现高烧、严重倦怠、肌肉痛、头痛及咽喉痛等症状,接着出现呕吐、腹泻、皮肤斑点状丘疹与出血现象,请配戴口罩,并立刻通报。如果是在旅游期间出现上述症状,请导游领队,请其协助立即就医处理。
10、自埃博拉病毒感染流行区返国旅客,于入境前若有身体不适,请主动告知机场(港口)检疫站,检疫人员将协助后送至医院,进行诊疗。
11、自埃博拉病毒感染流行区返国旅客,返国后21天内,如有身体不适,应戴上口罩尽速立即就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曾到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发生地区。
12、患者去世后尸体仍具高度感染性,应交由专业人员处理,并24小时内入殓并火化。
二、面对埃博拉,海外中企如何做?
随着近年来中非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每年都有大量中资企业前往非洲开发项目,其中很多中资企业驻地都在受埃博拉影响的国家。面对埃博拉疫情所带来的风险,刺猬安全为海外中资机构准备了以下几条建议:
—、在刚果(布)、安哥拉、中非、喀麦隆、加蓬和肯尼亚等国的中资机构,应加强对人员外出的管理,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合理地安排人员倒班;在乌干达和南苏丹的中资机构,除遵照上述建议外,还应避免人员前往疫区或接触疫区人员,如确有必要,出行前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切忌不要前往刚果(金)。
二、密切关注所在地区埃博拉疫情的动态,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医疗机构和我国驻当地使领馆保持充分的沟通,加强对公共卫生的管理,落实相关防范措施。如果发现人员疑似感染,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情况。
三、 组织员工进行埃博拉病毒识别和预防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人员的防范意识,避免接
触当地灵长类动物或出现疑似症状的病患,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叮嘱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必要时应穿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如出现发热、疼痛、腹泻和出血等症状须立即就医。
三、恐怖的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是埃博拉病毒导致的一种严重致命疾病,往往通过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者被感染人的血液等体液或分泌物而感染,多数病例是人际传播造成的,死亡率高达90%。埃博拉病毒潜伏期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可在发病后24小时内致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对人的健康安全威胁特别大。在埃博拉病毒感染初期,感染者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突然发热、肌肉疼痛、头疼、咽喉痛和疲劳以及随后出现的呕吐、腹泻、皮疹、内出血或外出血(如牙龈渗血、便中带血)等症状。
目前已确定埃博拉病毒的4 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 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和EBO-S对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非常高;EBO-R对人类不致病,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对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四、埃博拉的前世今生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感染者,这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病毒由此而得名。
2014-2016年在西非出现的疫情是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发生的最大且复杂程度最高的埃博拉疫情。2014年2月,疫情首先在几内亚发生,随后通过陆路边界传到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等西非国家。2014年8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通报称,截至8月13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四国累计报告2127人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人数上升至1145人;并警告称西非埃博拉疫情持续处于恶化状态,此次疫情规模被“严重低估”,有关机构亟须采取更多措施控制疫情。同年,美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也发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
(图源:D+C)
2017年5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非洲中部的刚果(金)爆发埃博拉疫情。2018年8月1日,刚果(金)卫生部宣布在刚果(金)北基伍省爆发新一轮埃博拉疫情。2019年3月1日,由于医治埃博拉病毒(Ebola)的重要医疗中心遭到攻击,刚果(金)卫生当局警告,恐爆发严重的新疫情。2019年4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虽然过去几周刚果(金)埃博拉病毒感染人数有所上升,但疫情尚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图源:联合国新闻)
2019年5月12日,刚果(金)卫生部发布消息称,自去年7月以来,该国因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已有1100多人死亡。此前有消息称,有1008人死亡。2019年7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刚果(金)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19年7月17日,刚果(金)已累计报告2532例埃博拉病例,其中1705例死亡病例。
(图源:联合国新闻)
针对以上情况,刺猬安全认为刚果(金)等西非国家社会治安风险较大,其民众受教育程度低,卫生安全意识较差,这使埃博拉疫情易于在刚果(金)等西非国家传播和扩散。再加上近期非洲地区恐怖主义猖獗,特别是“伊斯兰国”在叙利亚、伊拉克被剿灭后大量逃散的恐怖分子流落刚果(金)等非洲国家,当地恐怖主义风险升级。如果恐怖分子向当地医治埃博拉病毒(Ebola)的重要医疗中心发动恐怖袭击,将进一步的加大当地埃博拉疫情扩散的风险。
刺猬安全提醒在刚果(金)等西非国家的中国公民尤其要持续关注相关消息,避免前往发生过疫情的地区。牢记上述预防埃博拉的建议,刺猬安全祝所有海外同胞,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END
部分图片取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