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概要
1. 本周关键词:新冠疫情、电信诈骗
2. 使领馆提醒:
l 驻西班牙大使馆提醒警惕“标会”、“马克币”等金融诈骗行为(2020.11.28)
l 驻英国贝尔法斯特总领馆提醒拟赴华人员务必注意自身防护(2020.11.28)
l 驻新加坡大使馆提醒警惕电信诈骗(2020.11.26)
l 驻法国大使馆提醒谨防新一轮电话诈骗(2020.11.25)
l 驻俄罗斯大使馆提醒拟回国人员注意自身防护(2020.11.25)
3. 刺猬安全提醒:
近期,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国家和地区疫情出现反弹,感染人数不断攀升。提醒在外留学生切勿放松警惕,继续加强疫情防范,严格遵守所在国防疫规定,做好自我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出行,避免长途或跨境旅行。
此外,多名在新加坡求学的中国留学生遭遇电信诈骗,遭受经济损失。提醒在外留学生对来源不明的电话保持警惕,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消息来源,理性应对,不轻信盲信,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转账汇款。
二、安全事件汇总
国家 | 时间 | 事件 | 事件类型 | 风险等级 |
大洋洲 | ||||
澳大利亚 | 11.30 | 首批返澳中国留学生抵达澳达利亚 | 新冠疫情 | |
欧洲 | ||||
西班牙 | 11.28 | 驻西班牙大使馆提醒警惕“标会”、“马克币”等金融诈骗行为 | 金融诈骗 | |
英国 | 11.28 | 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提醒拟赴华人员务必注意自身防护 | 新冠疫情 | |
意大利 | 11.26 | 驻意大利大使馆发布关于调整核发健康码政策的温馨提醒 | 政策法规 | |
法国 | 11.25 | 驻法国大使馆提醒谨防新一轮电话诈骗 | 电信诈骗 | |
俄罗斯 | 11.25 | 驻俄罗斯大使馆提醒拟回国人员注意自身防护 | 新冠疫情 | ★★★ |
亚洲 | ||||
新加坡 | 11.26 | 驻新加坡大使馆提醒警惕电信诈骗 | 电信诈骗 | ★★★ |
三、事件详情及安全提醒
澳大利亚:首批返澳中国留学生抵达澳大利亚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当地时间11月30日上午,一架载有63名国际留学生的航班抵达澳大利亚达尔文。这是3月20日以来,首批获准进入澳大利亚的国际学生。
这批留学生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日本、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其中有40多人为中国留学生,抵达后被直接送往隔离所接受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
西班牙:驻西班牙大使馆提醒警惕“标会”、“马克币”等金融诈骗行为
日前,部分旅西中国公民受高额回报引诱,通过私下融资方式参与“标会”集资或投资“马克币”项目,巨额资金被转移后,发现上当受骗,追悔莫及。收到求助后,驻西班牙使领馆已指导有关人员在西班牙和国内报警,相关案件正在处理过程中。
大使馆提醒:
11月28日,驻西班牙大使馆提醒旅西中国公民:
一、民间“标会”是指在亲友间以积少成多方式筹措资金的群体。“标会”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其本质是牵头人(俗称“会头”)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以高利息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资金。相关资金往往用于不法目的,或因最终无法支付高额利息而“倒会”,造成参与人血本无归。
二、“马克币”是以炒作虚拟货币概念为包装,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利用国际金融互通便利,吸引投资人在APP小程序或在线交易平台上进行投资。相关融资一般通过远程操作甚至跨境运行,以此躲避各国金融监管。有关资金集聚到一定数量后,相关小程序或交易平台会突然终止运行,造成投资人血本无归。
三、诈骗人员在运作类似非法融资活动时,均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在运作伊始,诈骗人员通过按时返利的方式增强初期参与人的信任,并鼓励他们在家庭或朋友间广泛传播、诱拉更多成员,并以滚雪球的方式形成金字塔状的层层下线。当吸纳资金足够庞大或非法投资遇到障碍时,诈骗人员会立即转移所有资金,切断返利链条,给参与人特别是底层参与人带来巨大损失。
四、旅西中国公民应增强防范意识,高度警惕金融诈骗,不可贪图高额利诱,摒弃“挣快钱”和“一夜暴富”的想法。疫情之下,生活不易,更应稳妥理财。任何投资都应保持客观理性态度和安全警惕意识,应选择正规金融渠道,并在投资过程中注重审查相关机构和平台的资质与合法性。如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如上当受骗,应立即止损,并根据具体案情及时向西班牙或中国警方报案。
英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提醒拟赴华人员务必注意自身防护
近期有境外回国的中国公民在入境后陆续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据了解,相关人员在回国航班上座位邻近,存在途中感染的可能性。11月28日,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提醒近期有回国计划的中国公民务必注意自身防护。
总领馆提醒:
一、坚持“非必要,不旅行”。居家防护、减少流动是疫情期间最安全的自我保护方式。请大家减少不必要旅行,防止交叉感染。如确需回国,请选择直航航班,并按要求进行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
二、坚持登机前自我隔离。近来,英国北爱尔兰疫情持续反弹,日均新增病例数百例,外出感染风险明显增大。请已完成登机前新冠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的拟回国人员务必在采样后至登机前做好自我隔离,避免与外界接触。如确需外出,请务必做好自身防护,保持1.5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返回后即做好手部等接触部位和物品消毒工作。
三、坚持乘机途中自我防护不放松。虽实行严格的登机前检测措施,但近期出现多例入境数日后才陆续确诊的情况,说明存在途中交叉感染风险,请务必提高警惕,全程做好自我防护,佩戴口罩等防疫用品,维护自身和其他乘客健康安全。
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高度重视在北爱中国同胞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状况,在北爱中国公民如有发烧、咳嗽、气短等疑似症状,请及时就诊或居家隔离观察,并第一时间联系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总领馆将向有需要的中国公民提供必要协助。
意大利:驻意大利大使馆发布关于调整核发健康码政策的温馨提醒
新年将近,但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长途旅行仍是引发感染的主要风险之一。实施核酸、血清抗体双检测以来,仍有多人在中转地或抵达国内后确诊新冠肺炎,对奔波途中的回国旅客个人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造成较大威胁。为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维护个人和公共利益,11月26日,驻意大利使领馆请大家在这一特殊时期,继续做好自身防护,坚持“非必要,不旅行”。同时,请大家注意以下有关健康码的调整和说明。
大使馆提醒:
一、如确需回国,请选择从意大利直飞中国的航班。自11月30日起,驻意大利使领馆不再为自意大利出发、经第三国中转赴华的乘客核发健康码。鉴于各国航空公司政策不一,请在安排行程时仔细向航空公司咨询登机条件,避免在中转地行程受阻、被迫滞留。
二、驻意大利使领馆在为直飞中国乘客核发核酸码时,将向检测机构逐一核对检测报告真伪。完成这一流程需要一定时间,请每位申请人耐心配合,避免不必要的焦虑,使领馆将及时为符合要求的每位申请人核发健康码(包括节假日),确保您的行程顺利。
三、需提交驻意大利使领馆认可的核酸、血清抗体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机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申请人姓名、出生日期、证件号码等完整信息。核酸检测报告应明确标注:采样方式为咽拭子或鼻咽拭子(tampone faringeo o naso-faringeo),检测方式为实时荧光RT-PCR方法;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报告应明确标注:采样方式为抽取静脉血,检测方式为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za)或酶联免疫法(ELISA)。各类基于其他技术的检测、快速检测等均不被认可。
四、请每位乘客登机前,准备好防疫健康码国际版小程序生成的健康码,并请随身携带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阴性报告电子或纸质版,以便航空公司查验放行。
法国:驻法国大使馆提醒谨防新一轮电话诈骗

近期,又有不少中国公民反映不法分子假冒中国驻法国使馆领事部、国内公安机关、快递公司等对其实施电话诈骗,主要诈骗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一、通知接电人因其涉及信用卡诈骗等已被国内公安机关通缉,并要求接电人“按9转接国内公安机关”,诈骗团伙成员伪装的“国内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向接电人确认其正在被国内公安部门通缉,通过社交软件发送伪造的“逮捕令”、“保密函”等文件,诱骗威胁其汇款。
二、以快递公司身份通知接电人寄往国内的包裹发现大量银行卡,涉嫌金融犯罪,然后按照第一条所列方式实施诈骗。
三、通知接电人护照或居留卡到期,或要求接电人2个小时内来使馆领取“居留卡”等包裹,如接电人表示2小时内无法到达使馆,则通过转接电话等形式,继续按照第一条所列方式实施诈骗。
四、以“案情保密”为由,通过恐吓等手段操控受害人暂时外出躲避并切断与家人朋友的一切联系,不法分子进而致电受害人家属,谎称受害人被绑架索要赎金。受害人家属在无法联系上受害人后,便信以为真,将赎金汇入嫌疑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上当受骗。
大使馆提醒:
针对有关具体情形,11月25日,驻法国大使馆郑重提醒在法中国公民注意以下事项:
一、中国驻法国使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涉案,不会以电话方式要求转账汇款,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任何电话号码与任何机构进行下一步联系,不会电话通知中国公民涉及信用卡诈骗、信用卡超支、信用卡被冻结,不会电话通知当事人护照过期、居留卡过期,更不会通知来使馆领取包裹或公文。
二、中国驻法国使馆不会在电话录音中表示其电话已转接至所谓“国际刑警中心”或国内公检法机关,也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任何电话号码进一步联系。
三、不要在电话里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如遇陌生人来电要求“不要与家人和朋友联系,以保证他们的安全”,或提出其他不合常理的要求,应务必保持警惕,切勿上当受骗,要尽快通过其他渠道核实情况后再做处理。
四、如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建议挂断电话后拨打中国驻法国使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或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保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请求将相关信息转大使馆进一步核实。如不幸上当受骗,应及时向法国警方报案,并同时向国内公安机关报警。受害人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的,可通过国内近亲属及时报案,并向国内报案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拨打110即可)。
俄罗斯:驻俄罗斯大使馆提醒拟回国人员注意自身防护
近期有多名从俄罗斯回国的中国公民在入境后陆续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据了解,相关人员在回国航班上座位邻近,存在途中感染的可能性。11月25日,驻俄罗斯大使馆提醒近期有回国计划的中国公民注意自身防护。
大使馆提醒:
一、坚持“非必要,不旅行”。居家防护、减少流动是疫情期间最安全的自我保护方式。请大家减少不必要旅行,防止交叉感染。如确需回国,请选择直航航班,并按要求进行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
二、坚持登机前自我隔离。近来,俄罗斯疫情持续反弹,日均新增病例连续超过2.5万例,并屡创新高,外出感染风险明显增大。请已完成登机前新冠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的拟回国人员务必在采样后至登机前做好自我隔离,避免与外界接触。如确需外出,请务必做好自身防护,保持1.5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返回后即做好手部等接触部位和物品消毒工作。
三、坚持乘机途中自我防护不放松。虽实行严格的登机前检测措施,但近期出现多例入境数日后才陆续确诊的情况,说明存在途中交叉感染风险,请务必提高警惕,全程做好自我防护,佩戴口罩等防疫用品,维护自身和其他乘客健康安全。
驻俄使领馆高度重视在俄中国同胞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状况,在俄中国公民如有发烧、咳嗽、气短等疑似症状,请及时就诊或居家隔离观察,并第一时间联系驻俄使领馆,使领馆将向有需要的中国公民提供必要防疫物资和领保协助。
新加坡:驻新加坡大使馆提醒警惕电信诈骗
近期,驻新加坡大使馆接报多起在新中国留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求助,部分留学生遭受经济损失。诈骗分子冒充银行、快递公司、中国大使馆、公检法等机构工作人员,以当事人涉嫌违法犯罪相威胁实施诈骗。据新加坡警方统计,2020年上半年,新警方共接报220余起上述类型电信诈骗案件,受害者损失高达千万新元。
在有关案件中,诈骗分子通常设置自动语音电话,并引导接电人接入人工服务。诈骗分子在获取接电人个人信息后谎称接电人个人信息被冒用,并将电话转接至“中国公安”。“中国公安” 谎称接电人卷入洗钱、诈骗等国际犯罪案件,出示伪造的“逮捕令”,以坐牢等威胁要求受害人将“保证金”汇入指定“安全账户”或提供个人账户信息及网上银行登陆、转账动态密码,随后将账户中资金盗走。
诈骗分子有时会胁迫当事人切断手机、微信等常用联系方式,造成与家人或亲友“失联”的假象,进而欺骗、诱导或威逼当事人拍摄自己被捆绑、殴打甚至裸露的照片或视频,随后冒用当事人微信或手机联系家长,谎称孩子被“绑架”,并发送相关照片或视频,骗取巨额“赎金”。
为提高此类诈骗行为“可信度”,诈骗分子有时会同时诈骗多人,并让其中一些受骗人在其诈骗“剧本”中承担“角色”,参与对其他受骗人的诈骗过程,如传递伪造的逮捕令等文件,将现金、酒店房间房卡等物品放在指定位置(某公共区域储物柜等),充当“钱骡”,帮助犯罪分子用骗取的钱款购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
大使馆提醒:
11月26日,驻新加坡大使馆提醒在新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如接到类似电话,坚决做到“三不要”:一是对来源不明的电话,尤其是前缀为+65的本地来电保持高度警惕,不要接听。二是对未经核实的涉案信息不要相信。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不会以任何理由在电话中、网络上索要钱财或个人信息。如接到此类电话,应通过可信渠道向使馆、国内警方或新加坡警方等机构核实。三是不要转账。不要泄露个人身份及银行账户信息,不要向诈骗分子提供的账户转账汇款。
如不幸被骗,请立即向新加坡警方报警,并联系银行冻结汇款及账户。必要时,可向本人国内户籍地公安机关报警(报警电话:86+区号+110),本人无法直接报案的,可通过国内亲属报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