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概要
1. 本周关键词:爱国活动、枪击、电信诈骗
2. 使领馆提醒:
l 驻新西兰奥克兰总领馆就“港独”海报引发学生冲突事件表态(2019.7.31)
l 驻美国纽约和休斯敦总领馆就枪击事件提醒留学生加强安全防范(2019.8.4)
l 驻英国大使馆提醒留学新生注意安全(2019.8.5)
l 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提醒留学新生注意安全(2019.7.30)
l 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提醒留学生安全交友(2019.8.1)
l 驻西班牙大使馆提醒防范电信诈骗(2019.8.2)
l 驻加拿大温哥华总领馆提醒防范电信诈骗(2019.7.30)
3. 刺猬安全提醒:
近期,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校园出现有关“香港独立”等内容的海报,引发冲突。提醒海外留学生合理、合法表达爱国情绪,注意人身安全。此外,美国近日连发重大枪击案,在美留学生务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
二、安全事件汇总
时间 | 事件 | 事件类型 | 风险等级 | |
大洋洲 | ||||
新西兰 | 7.31 | 奥克兰大学“港独”海报引学生冲突 中领馆表态 | 爱国活动 | ★★★★ |
澳大利亚 | 7.30 | 开学季来临 驻澳大使馆提醒留学新生注意安全 | 社会治安、法律法规等 | ★★★ |
澳大利亚 | 8.1 | 中使馆提醒留学生安全交友 | 交友安全 | ★★★ |
北美洲 | ||||
美国 | 8.4 | 枪击案频发 中领馆提醒注意安全防范 | 枪击 | ★★★★ |
加拿大 | 7.30 | 驻温哥华总领馆再次提醒在温中国公民谨防电信诈骗 | 电信诈骗 | ★★★ |
欧洲 | ||||
英国 | 8.5 | 开学季来临 驻英大使馆提醒留学新生注意安全 | 社会治安、法律法规等 | ★★★ |
西班牙 | 8.2 | 两名侨胞遭电信诈骗损失5.5万欧元 中使馆提醒注意防范 | 电信诈骗 | ★★★ |
三、事件详情及安全提醒
1.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港独”海报引学生冲突 中领馆表态
△奥克兰大学连侬墙
近日奥克兰大学校园出现有关“香港独立”等内容的海报,引发学生冲突,新西兰一些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但报道内容有失偏颇,特别是对近期香港局势的描述严重失实。7月31日,驻奥克兰总领馆对此表示关注并介绍相关情况:
总领馆表态:
1、总领馆重申,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是中国的内政,容不得任何外部势力横加干涉。
2、总领馆赞赏中国留学生自发的爱国爱港言行,反对分裂国家行径。对有人利用近期香港局势,以所谓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为借口,在大学校园从事抹黑攻击中国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煽动反华情绪、制造中国大陆和香港学生对立的行为,总领馆表示强烈谴责和反对。
3、总领馆希望新西兰社会各界能全面、客观看待香港局势的发展,尤其要认清激进分子借抗议为名行暴力打砸之实在任何法治社会都是不可接受的。总领馆维护包括来自大陆和香港在内的所有中国留学生的合法权益,希望同学们在遵守新西兰法律和大学法规的基础上表达诉求,为促进新西兰社会对中国的全面了解以及中新友好关系发展多做积极贡献,也希望新西兰社会各界继续为中国学生营造良好的求学环境。
8月4日凌晨1时许,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Oregon中心闹市区发生一起枪击案,造成9人死亡,27人受伤。8月4日,驻纽约总领馆再次提醒美东地区中国公民密切了解、关注当地安全形势,尤其对枪击等恶性公共安全事件,切实提高防范意识,无必要情况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区域。
8月3日上午11时许,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市商业区发生严重枪击事件,造成22人死亡,24人受伤,被当局定性为“本土恐怖主义”。8月4日,驻休斯敦总领馆提醒美南侨胞和留学生注意安全防范!
7月28日,北加州“大蒜节”集会现场发生严重枪击事件,造成4人死亡,15人受伤。7月30日,驻纽约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密切关注所在地治安状况,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区域,避免夜间前往僻静场所,确保人身安全。
3. 英国:开学季来临 驻英大使馆提醒留学新生注意安全
随着2019年来英留学新生陆续抵达,驻英国大使馆近期接到多起新生求助,反映遭遇假冒使馆工作人员或国内警方名义的电信诈骗,或在社交软件结识可疑人员私自换汇后蒙受经济损失。为保证同学们平安留学,8月5日,驻英国大使馆提醒来英新生:
大使馆提醒:
1、警惕电信诈骗。
凡接到自称中国驻外使领馆、国内公检法机关、快递公司、电信公司等,声称有重要信函、文件或包裹需要领取,要求提供个人信息以核实身份,进而以信函、文件或包裹内物品表明当事人涉案为由,主动“协助”受害人转接国内“警局”及“检察院”电话(实为虚拟假冒电话)说明情况的,均为诈骗电话。接到类似电话不必惊慌,可挂断后联系中国驻英使领馆或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进行核实。
2、正规合法换汇。
部分留学生曾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结识可疑人员并私自换汇,有关账户因异常变动遭英方怀疑涉嫌洗钱而被冻结调查。还有留学生在向可疑人员支付人民币后未收到英镑,蒙受经济损失。私自换汇不仅可能违反中英两国法律,卷入洗钱犯罪案件,个人也将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同学们务必通过正规合法渠道换汇。从中国向英国汇款,留学生凭入学通知书、学费缴费单等材料可直接在银行购买境外留学所需外汇,具体程序可咨询国内开展外汇业务的银行。
3、注意人身安全。
偷盗抢劫类案件在英国时有发生,建议同学们不要在公共场所露财显富,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消费尽量使用银行卡,丢失后及时挂失。护照、身份证、BRP卡等重要身份证件请和其它财物分开存放,并留存复印件。如遗失护照或护照被盗,请联系中国驻英使领馆办理证件补办;如遗失BRP卡,请联系英国内政部或英国驻当地使领馆补办。谨慎选择租房地点,充分考察周边治安情况,避免在夜间独自前往偏僻街区。遇不良人员挑衅保持冷静,不要正面冲突,可记下对方体貌特征,设法脱身后报警。
4、保持身心健康。
近年来,在留英学生群体中每年都有数起因抑郁症引发的悲剧。同学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一段时期内感到不适是正常现象,希望同学们本着阳光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建议同学们主动和本校中国学生联谊会取得联系,积极参加校园里的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并与家人、老师和朋友多交流,遇到生活中的困难及时向亲友求助。
5、树立文明形象。
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中英各领域友好合作,遵守英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注重言行举止和个人修养,爱护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展示新一代中国青年良好精神风貌。如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保持冷静,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警并通过正当渠道理性维权,勿采取过激行为。如遇紧急情况,可联系中国驻英国使领馆。
4. 澳大利亚:开学季来临 驻澳大使馆提醒留学新生注意安全
暑期已过,澳各高校已陆续开学。澳大利亚治安状况总体良好,但与留学生相关的各类案件仍时有发生。为了让各位赴澳中国留学生能在澳学习、生活更加安全,7月30日,驻澳大利亚使馆发布针对驻澳中国留学生,特别是新生的安全提醒:
大使馆提醒:
1、在澳时应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留学生应按时按规完成学校注册手续;务必签订正规房屋租赁合同,履行合同规定义务;保证持有有效签证,及时按照澳内务部有关规定申请签证延期;尊重澳当地及其他国家居民的文化习俗。
2、注意防范财物丢失。
注意防范入室盗窃。妥善保管现金、贵重物品及家门钥匙,避免放在显眼处引起窃贼注意。如家中被盗,及时报警,尽量记下可疑人员及车牌号等,首先保证人身安全。尤其妥善保管好护照等身份证件,如遇丢失,请第一时间报警并赴最近的中国驻澳使领馆办理新证件。
3、注意交通安全。
澳驾车实行右舵左行,环岛让右,车速较快。要注意避免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违规行为,避让行人及骑行人员,遵守停车规定。过马路时应注意一停、二想、三看、四通过。
4、注意公共聚会秩序。
慎重交友,勿单独与陌生人约会,尽量减少夜出。在澳组织、参加群体性公共聚会要遵守澳法律法规,游行活动必须获得澳政府有关部门事先批准。尽量远离大规模人群示威现场,避免扎堆、看热闹,给自身带来安全隐患。
5、以合理方式应对危急情况。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他人言语骚扰、损坏名誉甚至发生肢体冲突时,要注意留下证据,紧急情形下应报警。避免当场反应过度或防卫过当导致自身受到伤害或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6、注意水上运动安全。
澳水上运动较发达,在进行浮潜、岩钓等运动时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不明海洋生物。
7、防范电信诈骗。
近期以来在澳陆续发生了多起中国公民及留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事件。如若接到显示为使领馆的电话,或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建议挂断电话,并按领区拨打中国驻澳使领馆领事保护电话、国内公检法机关等官方网站提供的联系电话或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进一步核实。如不幸上当受骗,请及时向澳大利亚当地警方报案。
来澳留学,许多人希望结交新朋友,深入体验不同的风俗文化。对此,8月1日,驻澳使馆特别提醒您注意以下事项:
大使馆提醒:
一、安全交友提醒:
1、慎重选择交友对象和方式,通过网络、社交软件等方式交友时尤其要高度警惕各类交友陷阱。
2、初次与他人见面时谨慎行事,安全第一,在告知个人信息(包括全名、手机号码以及家庭住址等)时保持谨慎,女性尤需小心。
3、对于不太熟悉的人,在有深入了解并建立起信任关系之前,选在公共场合见面为佳,避免到对方家中或偏远之地。
4、切勿炫富,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或贵重物品,避免与不熟悉的人发生借贷关系。
5、与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理解和尊重对方生活习俗及文化差异,避免触及禁忌话题。
二、安全聚会提醒:
1、选择正规餐厅和娱乐场所,聚会时间不宜过晚、地点不宜过偏僻。成人饮酒务必适量,不酒后驾驶和游泳等。任何时候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使自己感到不安的事情。
2、提前规划好时间、路线、交通工具,让朋友或家人知道自己的去向;避免深夜单独一人回家,不轻易让陌生人上车,不搭陌生人的便车,不在陌生人的住所逗留。
3、随身携带身份证件复印件,携带足够打电话、叫计程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钱,保持通讯畅通,保管好随身物品,谨防丢失被盗。
4、不参与斗殴,勿围观扎堆,避开可疑人员、车辆或情况。远离醉酒者和有吸毒嫌疑者。
5、如遇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告知家人、朋友,必要时及时报警求助,或按领区拨打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领馆领事保护电话。
6. 西班牙:两名侨胞遭电信诈骗损失5.5万欧元 中使馆提醒注意防范
日前,驻西班牙使馆接到报告称,两位中国公民从7月起先后遭遇电信诈骗,累计被骗金额高达5.5万欧元(约42.5万元人民币)。两起案件中,诈骗分子冒充中国内地公检法工作人员,诱骗当事人从西班牙银行直接转账至香港地区账户。使馆领保人员已指导当事人在香港和西班牙两地报案,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国内。
诈骗分子的“骗术”万变不离其宗:首先,诈骗分子通过改号软件模拟使馆总机或任何其他号码,以语音播放或者直接通过人工方式拨打侨胞电话,谎称有当事人快件要领取,向当事人询问护照、居留信息,套取个人信息。然后,转接至国内某“公安局”,称在海关扣留有当事人姓名办理的参与非法洗钱的银行卡,怀疑当事人因为缺钱卷入洗钱案,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证明经济能力,并以秘密调查为由禁止当事人与家人联系。最后,当事人迫于压力或在精神紧张情形下中了骗子圈套,多次向诈骗分子汇款,甚至将自己银行卡密码告知对方,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大使馆提醒:
8月2日,驻西班牙大使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提醒旅西华人和留学生,诈骗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注意“三个不”原则,即能防止上当受骗。
1、不接听语音信息,果断挂断。
驻西班牙使领馆不会通过语音电话给您致电。如您按照语音提示按“9”,只是在告诉诈骗分子你能听懂中文语音,您是中国人。诈骗分子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西班牙人中筛选出了中国人。所以,如接到“使馆”语音电话,让你按数字了解详情,请直接挂断。
2、不透露个人信息,警惕转接电话。
使馆工作人员不会主动联络您询问个人信息,如遇索要个人信息的情况即为诈骗电话。试想,如果对方收到你的包裹,岂会连你的姓名都不知道?转接电话也是诈骗常用手段,使馆不会为你转接到国内公安局、法院等部门。诈骗分子说给你转接是在方便他们转换人员继续诈骗,目的是为了增加迷惑性。如你遇到对方主动帮你转接国内有关部门,即为诈骗电话。
3、不转账支付,不受他人摆布引导。
使馆或国内政府机关不会要求你给任何所谓“安全账户”转账支付,不会用微信、whatsapp等社交软件指导你操作汇款,更不会要求你提供银行账户和密码。如遇上述情况,就是诈骗电话。
7. 加拿大:驻温哥华总领馆再次提醒在温中国公民谨防电信诈骗
近期,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又连续接到多起中国公民反映遭受电信诈骗案件。不法分子的主要套路仍是假冒中国驻加拿大或其他国家的使领馆、国内公检法机关、快递公司、电信公司、当地大型银行(BMO,RBC等)等名义,谎称当事人有重要信函、文件或包裹需要领取,或者当事人电话、银行账户出现异常即将关闭,要求当事人提供个人信息以核实身份,进而以信函、文件、包裹内物品或电话、银行账户异常表明当事人涉案为由,主动“协助”受害人转接国内“警局”及“检察院”电话(实为虚拟假冒电话)说明情况。不法分子假冒的“警官”及“检察官”恐吓当事人涉嫌伪造证件、洗钱、贩毒、金融诈骗或其他罪行被通缉或者限制出入境,指导当事人登录伪造的公检法网站查阅所谓“逮捕令”、“管制令”,诱骗当事人提供本人银行账号、取款密码或者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清查”。在实施诈骗过程中,不法分子一般以“案件涉及国家机密”为由,威胁当事人不能将有关情况告知任何人(包括父母等近亲属),“否则将产生严重后果”。此外还有不法分子操控当事人外出躲避并切断与家人朋友一切联系,然后致电其家属谎称受害人被绑架,索要巨额赎金。
诈骗分子通常先随机拨出电话号码,电话一旦接通会以语音播放有关恐吓内容,语音之后会要求接电人“如需了解详情请按5(或其他数字键),转入人工服务”,转入人工服务后,诈骗分子会以上述内容恐吓接电人,一步一步地诱导当事人“上钩”并相信骗子所说内容。
总领馆提醒:
7月30日,驻温哥华总领馆再次郑重提醒领区内所有中国公民注意以下事项:
1、中国驻外使领馆和国内公检法等政府机关不会以电话或电话录音方式通知海外中国公民有文件、包裹需要领取,或有涉及国内的案件需要处理,更不会索要个人银行账户信息、要求转账汇款等。
2、中国驻外使领馆不会在电话录音中表示其电话已转接至所谓“国际刑警中心”或国内公检法机关,也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任何电话号码或按任何数字键进一步联系。
3、不要相信任何显示或声称是中国驻外使领馆和国内公检法等政府机关的来电,接电后时显示的来电号码极可能是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改号软件编造或篡改的,尤其是不要按其要求继续输入相关信息,更不要提供自己的姓名、微信号、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无论来电编造何种理由,请切勿相信,更不要按其要求汇出钱款。
4、如来电人要求“不要与家人朋友联系,以保证他们安全”,通知“交通事故”、“孩子被绑架”、“亲人意外身亡”等信息时,切勿慌张,应先通过其他渠道与家人联系核实。
5、建议留学生与在国内的家长之间建立特殊应急直接联络方式,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或者遇到可疑事件时,通过特殊渠道与家长直接联络核实。
6、如接到可疑电话或者电话录音而又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建议先挂断电话,然后后拨打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领事保护值班电话778-238-0003核实,或拨打外交部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86-10-12308热线,请求将相关信息转总领馆进一步核实。
7、如不慎上当受骗,应及时向加拿大警方和加拿大反诈骗中心报案,并尽快联系本人账户开户银行,要求采取止付、冻结等相应措施。如涉案账户为中国内地银行账户,可同时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受害人可直接拨打其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110报警电话,或通过110报警电话转接、查询当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报警电话报案请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