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概要
1. 本周关键词:新冠疫情、电信诈骗
2. 使领馆提醒:
l 驻英国曼彻斯特总领馆提醒中国留学生防范各类电信诈骗和非法换汇(2021.3.22)
l 驻澳大利亚珀斯总领馆提醒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2021.3.22)
l 驻日本大阪总领馆提醒警惕身披“不见面办证”伪装的新型电信诈骗(2021.3.22)
l 驻日本新潟总领馆提醒加强安全防范(2021.3.20)
l 驻西班牙大使馆提醒注意防范电信诈骗(2021.3.19)
l 驻新西兰大使馆提醒谨防诈骗分子冒用使馆电话进行诈骗(2021.3.18)
l 驻德国大使馆提醒小心新一轮电信诈骗(2021.3.18)
l 驻加拿大卡尔加里总领馆提醒防范以“不见面”办证为由的电信诈骗(2021.3.18)
l 驻希腊大使馆提醒谨防电信诈骗(2021.3.17)
3. 刺猬安全提醒:
当前海外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国家疫情持续恶化。提醒在外留学生切勿放松警惕,继续做好疫情防控,严格遵守所在地防疫规定,不聚餐、不聚会、不扎堆,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尽量减少不必要出行,避免长途或跨境旅行。同时关注所在地疫苗接种安排,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自愿参与当地疫苗接种。
此外,海外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多发且手段不断翻新,其中一名在英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损失上百万元。提醒广大留学生切实增强防骗意识,如接到可疑来电,请保持冷静,理性应对,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消息来源,不轻信盲信,不透露个人信息,不转账汇款。
二、安全事件汇总
时间 | 事件 | 事件类型 | 风险等级 | |
欧洲 | ||||
英国 | 3.22 | 驻曼彻斯特总领馆提醒中国留学生防范各类电信诈骗和非法换汇 | 电信诈骗等 | ★★★ |
英国 | 3.22 | 一中国留学生上吊轻生 经抢救无效去世 | 心理健康 | |
英国 | 3.21 | 一中国留学生遭遇电信诈骗 损失近200万元 | 电信诈骗 | |
西班牙 | 3.19 | 驻西班牙大使馆提醒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 电信诈骗 | |
德国 | 3.18 | 驻德国大使馆提醒小心新一轮电信诈骗 | 电信诈骗 | |
希腊 | 3.17 | 驻希腊大使馆提醒谨防电信诈骗 | 电信诈骗 | |
亚洲 | ||||
日本 | 3.22 | 驻大阪总领馆提醒警惕身披“不见面办证”伪装的新型电信诈骗 | 电信诈骗 | |
日本 | 3.20 | 驻新潟总领馆提醒加强安全防范 | 地震 | |
大洋洲 | ||||
澳大利亚 | 3.22 | 驻珀斯总领馆提醒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 电信诈骗 | |
新西兰 | 3.18 | 驻新西兰大使馆提醒谨防诈骗分子冒用使馆电话进行诈骗 | 电信诈骗 | |
美洲 | ||||
加拿大 | 3.18 | 驻卡尔加里总领馆提醒防范以“不见面”办证为由的电信诈骗 | 电信诈骗 | ★★★ |
三、事件详情及安全提醒
英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提醒中国留学生防范各类电信诈骗和非法换汇
近日,有中国留学生向驻曼彻斯特总领馆反映,因不幸遭遇电信诈骗或进行私下非法换汇造成重大财产损失,还有人银行账户被封。
总领馆提醒:
驻曼彻斯特曾多次提醒领区中国公民特别是留学生提高警惕,严防各类电信诈骗,杜绝私下非法换汇。3月22日,总领馆再次提醒如下:
一、不法分子通常假冒中国驻外使领馆、国内公检法机关、快递公司等名义,以当事人寄出的包裹内有涉案物品为由,将电话转接至国内办案机关(实为虚拟假冒电话),继而以谎称当事人涉嫌洗钱、伪造证件或贩毒等罪行已被通缉、限制出入境或注销签证等手段,哄骗当事人登录假冒执法机关网站查阅所谓“逮捕令”,诱骗当事人提供本人银行账号、取款密码或将资金转入所谓“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清查”。
二、不法分子一般会诱骗当事人在手机或电脑上下载安装指定社交软件进行联络,并以“国家保密案件”为由,威胁当事人不能将有关情况告知任何人。还有不法分子以案件需要为由,控制引导当事人拍摄自己被捆绑、殴打、向家长哭诉要求解救等图片或视频,操控当事人外出躲避并切断与家人朋友联系,随后联系当事人家长,谎称孩子被“绑架”,发送事先拍录好的图片或视频证明“绑架”真实性,向家长骗取巨额“赎金”。由于不法分子能准确了解并告诉父母孩子的隐私信息,且有相关图片、视频“为证”,家长往往信以为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三、不法分子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散布能以优惠汇率兑换英镑、代缴学费等虚假信息,诱骗当事人汇款转账后即销声匿迹。
四、中国驻英使领馆和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领取包裹信函或有涉及国内的案件需要处理,不会使用电话和社交软件等侦办“保密案件”,在任何情况下不会索要账户信息及密码、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进行“资产清查”等。不要轻信以任何名义索取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以及转账、汇款的要求。遇有上述情况,就是接到了诈骗电话。
五、私下换汇不仅得不到保障,而且极易涉及洗钱、逃税、毒品交易等犯罪行为。英国对金融业务中的资金和收入来源等管制较为严格,要求承接换汇方需在英国皇家税务与海关总署(HM Revenue and Customs)登记且是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注册成员,并须按规定审查款项来源。与通过社交媒体结识的人员开展经济往来尤其应特别谨慎。
如接到疑似诈骗电话,要做到“不慌张、不轻信、不汇款”,可拨打中国驻英使领馆领保电话或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请求将相关信息转使领馆核实。
如不慎上当受骗,应及时向英警方和国内公安机关报案(可拨打户籍所在地110后请其协助转接反电信诈骗中心),并尽快联系本人账户开户行,要求采取止付、冻结等相应措施。
英国:一中国留学生上吊轻生 经抢救无效去世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3日报道,近日,英国Haberdashers女子学校的一名中国留学生陈希彤(音译,Hei Tung Chan)于校内上吊自杀,在经过四天的抢救后不幸去世。
据报道,该名留学生在与他人视频时表露出自杀倾向,对方在发现后及时联系英国当地警方以确认情况。在学校工作人员找到中国留学生时,她已失去意识,随即被送往医院救治。
据称,该留学生是个问题学生,曾经因为未满年龄购买酒精饮料被停学,同时学校的记录显示其有自残历史。目前这起自杀案的有关调查仍在进行中。
英国:一中国留学生遭遇电信诈骗 损失近200万元
金华反诈中心消息,3月21日下午,浙江省东阳市局接到任某报案,称其儿子小任(20岁,英国某大学读书)在英国疑似被人绑架。任某已于3月20、21日先后向对方提供的账号转账120万元。21日下午,任某接到嫌疑人要求再转90万元方可释放其儿子的消息后选择报警。
警方接报后,通过相关调查,结合以往办案经验,公安机关判断此人正在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随后经联系外交部、英国浙江商会等单位,发动在英华人找寻“被绑架”的留学生小任。不久后小任在英国当地一中国籍同学住处被找到,安然无恙,并已与家人取得联系。
经了解,小任于2月20日接到冒充上海公安局的电话,称其涉嫌参与洗钱犯罪,小任深信不疑。3月初小任先后被对方以交纳保释金为由骗走70万元。3月20日,对方以要求其配合警方调查为名,让小任关闭手机等通讯设备,并让小任躲藏到同学家中。后嫌疑人威胁任某称其儿子被绑架,以此诈骗人民币120万元。
刺猬安全提醒:
国内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向涉案人出示证件或相关法律文书,不会通过电话、QQ、传真、网页等形式办案。公检法机关不存在安全账户或者核查账户,更不会让公民提现转账汇款。
西班牙:驻西班牙大使馆提醒注意防范电信诈骗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具有跨国作案、骗术翻新、隐蔽性强等特点。近日,驻西班牙大使馆收到反映,有不法分子冒充使领馆工作人员、国内“公检法”人员(使用虚拟假冒电话),以谎称当事人在国内涉案为由,诱骗当事人提供相关个人信息,并将资金转入不法分子指定账户;也有被“网络刷单”或“虚拟货币投资”等手法诈骗的,财产遭受较大损失。
大使馆提醒:
3月19日,驻西班牙大使馆提醒:
一、请警惕不明电话、短信和邮件,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如怀疑收到诈骗电话,可拨打驻西班牙使馆或驻巴塞罗那总领馆领事保护电话核实。使领馆或国内政府机关不会要求您给任何所谓“安全账户”转账,也不会用微信、whatsapp等社交软件指导操作汇款。
二、如确已被骗,请第一时间通知本人账户的银行冻结转账汇款,并向西班牙和国内公安机关报案,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受害人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的,可委托国内近亲属或律师报案。
三、请旅西侨胞及时关注国内有关部门发布的宣传和提示,不断学习防诈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德国:驻德国大使馆提醒小心新一轮电信诈骗
近日,不法分子再次假冒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名义频繁实施诈骗。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不法分子通过拨号软件冒用驻德国大使馆的领事保护电话0049-30-27588551,称自己是使馆工作人员致电当事人,谎称对方居留过期、涉嫌重大经济犯罪、信用卡被盗用等或邀请当事人到中国驻德使领馆注射新冠疫苗。
大使馆提醒:
3月18日,驻德国大使馆提醒在德中国公民:
一、使馆不会通过电话录音致电当事人通知任何信息;
二、使馆电话是直拨电话,不会通过语音提示拨打1、2等分机号码跳转至人工服务;
三、使馆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当事人提供护照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隐私信息;
四、使馆不会邀请当事人到使馆注射中国新冠疫苗,目前在德国尚无中国疫苗通过欧盟有关机构审批并上市。关于防疫的相关信息请关注使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通知;
五、如接到疑似诈骗电话,建议不予置理。如不慎上当受骗,应及时向当地警方报案,并同时向中国国内公安机关报警。
驻德国大使馆提醒在德中国公民提高警惕,防范类似电信诈骗,并吁请大家将有关提醒向身边亲友推送。
希腊:驻希腊大使馆提醒谨防电信诈骗
3月16日上午,驻希腊大使馆陆续接到中国公民反映,有不法分子以语音电话假冒使馆名义,谎称当事人有文件、包裹等需要领取,并要求当事人按“9”转接人工服务,进行电信诈骗。
大使馆提醒:
3月17日,驻希腊大使馆郑重提醒旅希中国公民提高警惕,严防各类电信诈骗:
一、中国驻希腊大使馆没有录音或机器语音电话,更不会要求接电人转接或回拨其它电话。
二、使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领取包裹信函或有涉及国内的银行卡、案件等需要处理,更不会索要账户信息及密码、要求转账或汇款等。
三、不要轻信以任何名义索取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以及转账、汇款的要求。涉及汇款事宜务必认真判断、谨慎处理。
如接到疑似诈骗电话,应务必保持警惕,切勿上当受骗,建议挂断电话后拨打驻希腊大使馆领事部电话予以核实。如不幸上当受骗,应及时向希腊警方报案,并同时向国内公安机关报警。
日本:驻大阪总领馆提醒警惕身披“不见面办证”伪装的新型电信诈骗
疫情期间,诈骗分子无所不用其极,打着驻外使领馆或是国内有关执法部门的名义通过各类电信手段行骗,少量海外公民因此遭受财产损失,且难以追查。近期,伴随部分驻外使领馆逐步开通“不见面”办证等远程业务(驻大阪总领馆也在加快推进有关筹备工作),已有中国公民反映接到了自称使领馆、中国护照制证中心的电话,要求补充申请材料并汇款付费等。
总领馆提醒:
为防范不法分子实施新型诈骗,3月22日,驻大阪总领馆特别提醒领区广大中国公民:
一是使领馆不会在电话中要求申请人提供个人重要信息,索要银行、账户等财务、财产信息,也不会电话通知申请人可能涉及案情、被拒绝入境或被公安机关逮捕,更不会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转账等。
二是针对以上述为内容、事由的陌生来电要保持高度警惕,避免造成信息泄露。建议一旦接到可疑电话,应立即挂断,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对确曾在使领馆办理过有关业务的,应谨慎应对,理性辨别。如确有必要,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核实确认。
三、如遇紧急情况或疑问,请及时咨询、求助。
日本:驻新潟总领馆提醒加强安全防范
3月20日18:09时许,宫城县发生里氏6.9级地震。同日,驻新潟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
总领馆提醒:
驻新潟总领馆提醒拟前往和已在当地的中国公民密切关注日本官方发布的地震提示和海啸预警,合理规划行程,注意出行安全,同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紧急自救知识,加强安全防范。
澳大利亚:驻珀斯总领馆提醒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2021年以来,针对西澳大利亚州中国公民和留学生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多发且手段不断“翻新”。近期陆续有中国公民反映,诈骗分子冒充国内公安部门致电当事人,以涉嫌案件配合调查为由要求当事人通过手机下载指定网络社交软件,并通过社交软件对当事人进行威胁恐吓、发送虚假“逮捕令、通缉令”,乘当事人恐慌失去理智之机要求当事人将“保证金”转至指定账户。此外,诈骗分子还通过互联网或社交软件以换汇、贷款、投资电子货币等名目进行诈骗,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
总领馆提醒:
3月22日,驻珀斯总领馆提醒西澳州中国公民及留学生提高防范意识,如收到类似信息应保持冷静,并及时向家人或总领馆联系核实,切勿轻信对方任何说辞,切勿向对方转账汇款。如不慎被骗,应立即向当地警方报警,并联系开户银行采取止付、冻结等措施。
新西兰:驻新西兰大使馆提醒谨防诈骗分子冒用使馆电话进行诈骗
近日不少侨胞致电驻新西兰大使馆,表示接到显示为使馆领事保护电话号码(04-4995022)的未接来电。经查,这是由于电信诈骗分子采用技术手段,将呼出电话号码伪装成使馆领事保护电话号码,试图进行诈骗。
大使馆提醒:
3月18日,驻新西兰大使馆郑重提醒:
使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在新同胞处理个人包裹、信函或涉及国内的案件等事务,更不会在通话时将电话转接至第三方。
请在新中国公民务必提高防范意识,如再次接到显示为使馆领保电话号码的来电,建议立即挂断,再拨打使馆领事保护电话进行确认。
此外,在接到陌生人电话通知“涉嫌偷渡、洗钱、诈骗”、“交通事故”、“孩子被绑架”、“亲人意外身亡”等信息时,很可能是诈骗分子欲行诈骗,请务必冷静对待,待通过可信渠道核实情况后再处理。切记通话过程中不要泄露重要个人信息。
如不幸上当受骗,请第一时间向新西兰警方报案,并向当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同时委托国内亲友就近向中国公安机关报警,并及时联系相关银行金融机构,申请止付。
加拿大:驻卡尔加里总领馆提醒防范以“不见面”办证为由的电信诈骗
为方便领区中国公民疫情期间办理护照、公认证、领取养老金资格证明等,减少出行、避免感染,中国驻卡尔加里总领馆开通“不见面”办理领事证件业务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
近期,多名中国公民反映,接到613开头、自称总领馆或中国护照制证中心的电话,要求补充申请材料并汇款付费等。由于确有当事人正在总领馆办理领事证件业务,且来电在转接人工服务时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总领馆提醒:
为防范不法分子冒用总领馆名义以“不见面”办证为由实施诈骗,3月18日,驻卡尔加里总领馆特别提醒如下:
一、除办理领事证件业务填写申请时需要提供申请人电话、地址、护照号码等信息外,总领馆不会要求申请人在电话中提供个人信息,也不会向任何人泄露申请人个人信息。
二、如确需补充材料,总领馆工作人员会通知申请人将材料发至证件咨询邮箱:documentary@chinaconsulatecalgary.com。
三、如确需补交办证费用,总领馆工作人员会通知申请人开具抬头为CHINESE CONSULATE GENERAL IN CALGARY的邮局现金汇票(MONEY ORDER)或银行现金支票(MONEY ORDER/BANK DRAFT),邮寄至总领馆(地址:1011 6 AVE SW CALGARY T2P0W1)。
四、总领馆工作人员不会在电话中索要申请人银行信息,不会要求申请人将费用汇款至指定账户或网上转账等;不会电话通知申请人可能涉及案情、被拒绝入境或被公安机关逮捕等事宜。
五、一旦接到此类电话,应立即挂断,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
六、如遇紧急情况或有疑问,请及时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