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概要
1. 本周关键词:新冠疫情、电信诈骗
2. 使领馆提醒:
l 驻奥地利大使馆提醒谨防电信诈骗(2020.9.29)
l 驻日本大使馆发布10月中日航班信息(2020.9.29)
l 教育部提醒海外留学人员加强疫情防范(2020.9.28)
l 驻美国纽约总领馆提醒加强防范电信诈骗(2020.9.26)
l 驻新加坡大使馆提醒国庆中秋期间继续加强疫情防范(2020.9.25)
l 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提醒严防“虚拟绑架”等类型电信诈骗(2020.9.25)
l 驻英国大使馆提醒加强防疫措施(2020.9.25)
l 驻比利时大使馆提醒中秋国庆假期做好自我防护(2020.9.25)
l 驻西班牙大使馆提醒拟赴华人员加强行前和途中防护(2020.9.24)
l 驻加拿大卡尔加里总领馆提醒节日期间非必要不远行不接触(2020.9.23)
3. 刺猬安全提醒:
近期,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提醒在外留学生严格遵守当地防疫规定,加强自我防护,避免长途旅行,减少感染风险。如有回国计划,请及时准确填报防疫健康信息,了解目的地及中转国相关政策法规,避免出行受阻。
此外,国庆中秋假期将至,提醒在外留学生长假期间切勿放松警惕,务必加强个人防护,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同时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提高防盗抢意识。
二、安全事件汇总
时间 | 事件 | 事件类型 | 风险等级 | |
全球 | 9.28 | 教育部提醒海外留学人员加强疫情防范 | 新冠疫情 | ★★★ |
欧洲 | ||||
奥地利 | 9.29 | 电信诈骗 | ★★★ | |
英国 | 9.25 | 驻英国大使馆提醒加强防疫措施 | 新冠疫情 | |
比利时 | 9.25 | 驻比利时大使馆提醒中秋国庆假期做好自我防护 | 新冠疫情 | |
西班牙 | 9.24 | 驻西班牙大使馆提醒拟赴华人员加强行前和途中防护 | 新冠疫情 | |
亚洲 | ||||
日本 | 9.29 | 驻日本大使馆发布10月中日航班信息 | 交通出行 | |
新加坡 | 9.25 | 驻新加坡大使馆提醒国庆中秋期间继续加强疫情防范 | 新冠疫情 | |
马来西亚 | 9.25 | 一中国留学生遭网络投资诈骗 损失逾4500元 | 电信诈骗 | |
美洲 | ||||
美国 | 9.26 | 驻纽约总领馆提醒加强防范电信诈骗 | 电信诈骗 | |
加拿大 | 9.23 | 驻卡尔加里总领馆提醒节日期间非必要不远行不接触 | 新冠疫情 | |
大洋洲 | ||||
澳大利亚 | 9.25 | 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提醒严防“虚拟绑架”等类型电信诈骗 | 电信诈骗 |
三、事件详情及安全提醒
教育部提醒海外留学人员加强疫情防范
目前,海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国家和地区疫情出现快速反弹,随着新学年开学季的到来,中国海外留学人员确诊病例数量呈增长趋势,9月28日,教育部“平安留学”提醒海外留学人员切勿放松警惕,进一步加强疫情防范。
教育部提醒:
一、密切关注所在国家政府疫情防控政策,严格遵照当地法规和所在学校要求,积极配合相关防控措施,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勤消毒,减少不必要外出,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带来的感染风险。适量运动,均衡膳食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如无特殊情况,勿进行国内或国际旅行。
二、如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胸闷等疑似症状,请及时与所在地医务部门联络,仔细说明情况并遵照医生指导进行处理。如需协助,请与中国驻当地使领馆联系或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寻求帮助。
奥地利:驻奥地利大使馆提醒谨防电信诈骗
近日,驻奥地利使馆陆续接到在奥华侨华人、留学生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冒驻奥使馆或奥地利邮政工作人员,谎称当事人签证、居留出现问题或有重要信函、包裹需要领取,进行电信诈骗。
大使馆提醒:
9月29日,驻奥使馆提醒旅奥中国同胞,注意以下事项:
一、驻奥使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领取信函、文件,不会索取当事人姓名、护照号、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更不会要求转账汇款。另外,签证、居留属于驻在国权辖事宜,使馆既无权也不会就此与当事人联系。如接到类似来电可判定为诈骗电话,应立即挂断。
二、奥地利邮政目前并不提供中文语音或人工服务。如接到类似来电可判定为诈骗电话,应立即挂断。
三、驻奥使馆提醒旅奥中国同胞接到陌生来电,务必保持警惕,认真甄别,不要轻信以任何名义索取姓名、家庭情况、银行卡等个人信息以及转账、汇款的要求。若对方利用已获得的当事人信息套取电话确认,不要予以证实,更不要补充添加。
四、如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建议挂断电话后拨打中国驻奥地利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或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保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请求将相关信息转使馆进一步核实。如不幸上当受骗,应第一时间向奥地利警方和国内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尽快联系本人账户开户行,要求采取止付、冻结等相应措施。受害人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报案的,可通过国内亲属及时报案并向报案地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求帮助,也可拨打110后请其协助转接反诈中心。
英国:驻英国大使馆提醒加强防疫措施
近期英国新冠疫情强烈反弹,9月23、24、25日单日确诊病例均超过6000例。英国政府医学顾问警告,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10月中旬可能每天新增确诊5万例,死亡数百人。英国政府近期连续收紧防控举措,英格兰地区要求9月14日起禁止6人以上聚会,9月24日起酒吧、餐厅等只能营业至晚上10点,佩戴面罩范围扩大至零售业、出租车及酒店工作人员,违者将处以罚款等。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地区亦出台类似规定。
总领馆提醒:
9月25日,驻英国大使馆提醒在英中国公民:
一、关注近期英国疫情变化,遵守英国政府防疫要求,加强个人卫生防范,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封闭场所,如出现疑似症状及时联系英卫生部门寻求协助。
二、居家防护、减少流动是疫情期间最安全的自我保护方式。请大家减少不必要旅行,防止交叉性感染。如确需回国,请尽量选择直航航班,并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
三、为配合当地疫情防控,大使馆领事证件大厅目前暂停对外办公。确有紧急特殊事由或人道主义需要的,请提前备齐有关领事证件申请材料并发送邮件至使馆证件咨询邮箱zj_uk@mfa.gov.cn预约办理。如按指定时间来馆办理证件,请加强自身防护。
比利时:驻比利时大使馆提醒中秋国庆假期做好自我防护
2020年中秋、国庆双节将至,9月25日,驻比利时大使馆提醒在比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疫情形势,继续保持警惕,做好自我防护,确保平安欢度佳节。
大使馆提醒:
一、提高疫情防护意识,戒除麻痹大意思想,外出注意佩戴口罩,遵守当地防疫规定,节庆活动尽量通过线上等非见面方式进行,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勤消毒,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身免疫力。
二、目前国际旅行风险依然较高,如无紧急必要事由应尽量减少长途旅行和跨境流动,尤其避免前往疫情高风险地区,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
三、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提高防盗抢意识,驾车出行须遵守当地交通法规。如遇紧急情况需要帮助,请致电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或中国驻比利时使馆。
西班牙:驻西班牙大使馆提醒拟赴华人员加强行前和途中防护
近期,国内卫生检疫部门在西班牙赴华人员中连续检测确诊多起新冠肺炎输入病例,相关人员从西出发前均持有符合要求的核酸检测报告。
大使馆提醒:
9月24日,驻西班牙使领馆提醒拟赴华人员:
一、非必要不旅行。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呈全球蔓延态势。疫情期间应尽量避免旅行,特别是国际旅行,以防范发生交叉感染,不流动是最大的安全。如您现阶段无十分迫切需要,建议暂缓旅行。如确需旅行赴华,建议尽可能选择直航航班。为避免损失,请选择信誉度好、实力雄厚的航司,并通过正规渠道购票。对不通过航司官网公开售票的航班安排,请保持警惕。
二、凭有效核酸码或健康状况声明书登机。请认真阅读《关于在西班牙和安道尔实施赴华航班乘客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登机的通知》(www.fmprc.gov.cn/ce/cees/chn/lqsw/t1807801.htm)和《关于在西班牙和安道尔实施赴华航班乘客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登机常见问题的集中答复》(www.fmprc.gov.cn/ce/cees/chn/lqsw/t1810165.htm),选择规定范围内的正规机构进行检测,并严格对照有关要求申办核酸码或健康状况声明书,确保健康码或声明书在赴华航班登机时有效。中国驻某国使馆近日发现,两名旅行者通过篡改原始检测报告(将阳性结果改为阴性)的方式骗取核酸码乘机赴华。这种公然违反中国防疫法规的做法,对同航班其他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危害,也给国内防疫工作带来严重干扰。公安部门将追究其法律责任。驻西班牙使馆也曾于9月初在复核健康码时抽查发现一名旅客伪造核酸检测报告,相关情况已做出处理。在此,驻西班牙使领馆郑重提醒旅行者严格遵守中西各项防疫法律法规,切勿抱存侥幸心理,刻意隐瞒病情。涂改伪造核酸检测报告属违法行为,将面临法律严惩。
三、做好登机前和旅途中防护。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获得绿色核酸码或健康状况声明书后,仍不可放松个人防护。考虑到当地疫情形势,建议在登机前继续自觉居家隔离,尽可能减少外出。建议压缩送机人员数量,避免因人员接触造成检测后的交叉感染。如登机前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人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请更改行程。为了您和同机人员安全,请待体温正常并符合乘机要求后再重新制订赴华行程。乘机时注意全程做好防护,减少在机场走动及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日本:驻日本大使馆发布10月中日航班信息
根据各航空公司官网消息,10月日本往返中国(大陆)航线情况如上。日本航空计划增加每周五成田往返大连、成田往返广州航班。全日空计划增加每周三成田往返青岛、成田往返广州航班。
大使馆提醒:
9月29日,驻日本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疫情期间,国际航班可能会因防疫政策变化或输入病例过多而临时取消。请务必随时关注航班动态,并在起飞前向航空公司做最终确认。请勿相信网络“票代”等非官方渠道购票、不要相信任何非官方的所谓“包机”信息,以免买到假机票影响行程。
自2020年9月25日起,日本赴华航班的中、外籍乘客须凭3日内(以出具日期为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登机,具体要求请见使馆通知(www.china-embassy.or.jp/chn/sgxxs/t1813377.htm)及常见问题集(www.china-embassy.or.jp/chn/sgxxs/t1813406.htm)。指定检测机构可能出现增删变化,请及时关注使领馆通知。请勿前往被删除机构进行检测,否则将无法登机。为避免干扰使馆审核转机人员证明,请从日本直飞中国人员不要上传检测证明或《健康声明书》,在值机时主动出示核酸检测结果原件并将证明复印件(航空公司柜台无复印服务,请提前准备)交航空公司留存。
新加坡:驻新加坡大使馆提醒国庆中秋期间继续加强疫情防范
国庆、中秋双节将至,驻新加坡大使馆祝在新中国公民节日愉快,并提醒大家节日期间不要放松警惕,继续加强疫情防范,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大使馆提醒:
一、密切关注本地疫情发展形势,了解并遵守相关防疫法律法规和防控措施,配合当地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做好个人防护,出行须佩戴口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遵守特定场所人数限制,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
三、建议坚持“非必要,不旅行”,尽量减少长途旅行和跨境流动。如确需回国,尽量选择直航航班,做好个人防护,最大限度降低染疫风险。
四、严格遵守工作场所安全管理措施,保持安全工作距离。
五、如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应避免与他人接触,佩戴口罩,立即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前往医院途中,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同时,注意防范登革热和电信诈骗。提高环境卫生意识,避免生活区积水滋生蚊虫。出行应尽量避开登革热病高发区域,避免在蚊虫较多处逗留。
高度警惕诈骗分子假冒银行、使馆和公检法工作人员等实施诈骗。如接到类似电话,应通过可信渠道向使馆、国内警方或新加坡警方等机构核实。如不幸被骗,请立即向新加坡警方报警,并联系银行冻结汇款及账户,必要时,可向本人国内户籍地公安机关报警。
马来西亚:一中国留学生遭网络投资诈骗 损失逾4500元
据中国侨网9月25日报道,日前,一名在马来西亚留学的中国籍女学生遭遇网络投资诈骗,损失2800林吉特(约合人民币4592元)。
受害者表示,自己在网友的介绍下,参与了一个可在短时间内获得高报酬的网上投资计划,事后在未获得高回酬后,对方仍在不断游说她继续投资,留学生这才察觉到自己被骗。
刺猬安全提醒:
提醒在外留学生不要轻信社交媒体及网络平台上所谓“高回报”许诺的广告,更不要轻易在网上投资、理财、充值、下注,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美国:驻纽约总领馆提醒加强防范电信诈骗
近年来,电信诈骗活动在美东地区持续高发。疫情期间,电信诈骗仍在不断上演,不时有中国公民上当受骗,遭受财产损失。近日,中国公民徐某就遭遇“假冒公检法”诈骗,损失近10万美元。期间犯罪分子量身打造个性化“剧本”、伪造“911”来电、虚构中美联合办案等情景,十分具有欺骗性。
总领馆提醒:
9月26日,驻纽约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电信诈骗,预防为先!无论犯罪分子的骗术花样如何翻新,只要时刻保持警惕,掌握基本防骗知识,就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
一、接起电话凡是录音来电的,即可判断是诈骗电话,请毫不犹豫立即挂断。
二、凡是电话里索要个人银行账户信息或是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电话,请毫不犹豫立即挂断。
三、来电显示的号码可以伪造,对声称来自中国使领馆、银行、快递公司、美国有关政府执法部门等单位的电话务必加强甄别。不在接听来电中透露个人重要信息,不转账、不汇款。
四、总领馆不会通过电话索要个人银行账户信息,不会通过电话通知相关人员涉案或将电话转接至国内单位,不会通过电话催办护照等证件手续,不会通过电话处理涉及个人财物(银行卡、包裹)等事宜。
五、请对社交媒体上的广告和各类网传信息保持警惕,增强辨识虚假错误信息的能力,不轻易点击不明网络链接,不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加拿大:驻卡尔加里总领馆提醒节日期间非必要不远行不接触
随着气温逐渐转凉以及流感季的到来,加拿大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国庆、中秋“双节”将至,9月23日,驻卡尔加里总领馆发文提醒领区中国公民节日期间非必要不远行不接触。
总领馆提醒:
驻卡尔加里总领馆提醒领区中国公民高度重视当地疫情形势,切勿放松警惕,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措施,采取一切有效办法做好个人防护,尽可能不外出,不参加任何形式的聚餐、聚会,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避免乘坐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长途旅行,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通过网络常与国内家人保持联络。
澳大利亚: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提醒严防“虚拟绑架”等类型电信诈骗
近期,利用电话、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即时通讯软件等工具,针对中国公民的诈骗案件仍呈频发态势,有的发展为“虚拟绑架”案件。“虚拟绑架”是电信诈骗类案件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是社会危害性最大的类型之一,对当事人和家庭造成巨大伤害。
大使馆提醒:
9月25日,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高度警惕电信诈骗,切实增强防范意识。
一、中国驻澳使领馆不会通过人工电话或电话录音等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件过期需延期或补办、包裹需领取,不会以电话方式要求个人提供银行账户、转帐服务或回拨电话以进一步联系等,更不会通过电话谈及涉及刑事案件调查、冻结银行信息、涉嫌洗钱犯罪等内容。
二、电信诈骗不只是冒充中国使领馆和国内公安机关的“中文定制”式诈骗,也要警惕“英语”电信诈骗,“英语”诈骗和“中文”诈骗套路基本一致。
三、如若接到显示为使领馆的电话,或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务必保持头脑冷静,不要轻信,不要随意透露个人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更不要转账汇款。建议挂断电话。如需要,可按领区拨打中国驻澳使领馆领事保护电话、国内公检法机关等官方网站提供的联系电话,或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进一步核实。
四、如不幸上当受骗,请及时向澳大利亚当地警方报案。如受骗款项系通过中国大陆地区银行卡转账取现,受害人向澳大利亚当地警方报案后,可直接拨打国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110报警电话报案,或者通过110报警电话转接、查询当地反诈骗中心报警电话后报案。